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理念的缘起,从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等方面交流了对“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继而对住建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三亚试点的规划设计到实施、管理的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实践体会,从工作组织、技术支撑、实施抓手、法规建设、社会动员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1背景认识近一段时间以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已成为规划领域中的一个高频词,多次出现在各种文件和场合中。这个表述最早的正式出现是在2015年底时隔37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相关文件中,其中提到“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这个理念最初来自于2015年初,住建部陈政高部长和三亚市委市政府领导交流和考察过程中,这时也正是城市工作会议的筹备期间,这一理念实际上包含了对中国当前阶段城市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的思考。2015年6月10日,住建部复函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综合试点城市,之后三亚也围绕这一主题和理念展开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城市病”的高发期。结合...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3
浏览次数:1389
华夏幸福城市研究院 院长深圳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引言 城市设计概述城市与生命体存在许多类似的结构,生命和文明本身就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代表文明和生命集聚的城市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人类有目的的对城市发展过程进行干预、引导、构建与改善的方法、手段与行为,我认为就称之为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起源。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形式之一,是文明的载体。当人类有意识地设计和建造城市时,城市设计就出现了。从我国的《周礼.考工记》和古罗马的《建筑十书》记载就能看出,人类从最初建造城市开始就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潮。城市设计正式名称是由哈佛大学在1950年提出,其后有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论”、乔纳森.巴奈特的“城市设计过程论”、罗杰.特兰西克的“三种研究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生态城市论”、韦恩.奥图的“城市触媒论”、钱学森的“山水城市论”、“新城市主义”、“有机更新论”等不断衍生出的各种城市设计理论。总体而言,当代城市设计的趋势是越来越关注人文和强调城市秩序。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的概念看似简单却令人迷惑,其本身的定义众说纷纭,并且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内容交叉混杂。从个人的理解的角度来看,简单来说城市设计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对聚居环境进行构造与改善的手段与行为。当前国内城市设计的基本类型。由于规划面积的尺度不同,编制的目...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0
浏览次数:1449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市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和治理方式的转变。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提出,从2015年三亚被列为首个双修试点城市开始,“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国家治理城市病、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华夏幸福智库论坛第6期【空间论道】城市双修与双兴2018年7月17日下午,华夏幸福智库论坛第6期【空间论道】聚焦“城市双修与双兴”,在城市空间北京总部图书馆内如约举行。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景观与建筑学院李迪华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新所范嗣斌副所长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研究生部主任韩涛副教授三位专家和实践先驱,与来自华夏幸福旗下产业研究院、未来城市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三大智库和【城市空间】的5位技术科研骨干,共同就城市双修的内涵、城市双兴的定义以及如何从市场视角切入让城市双修项目落地实施等话题,与现场一百余位来宾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与探讨。华夏幸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6163银河.net163.am院长蔡震先生主持了本次活动。专家论道壹“人民生活更美好城市”建设若干基本问题李迪华 先生北京大学景观与建筑学院,副教授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李迪华教授基于自身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与大家探...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0
浏览次数:818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以其作为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纲要》一经出炉,便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应该怎么牵?雄安新区将凭借什么成为“全国样板”?这些疑问都会在《纲要》中找到答案。01发展定位及目标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以“四区”为发展定位,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发展目标分为2035年和2050年两个阶段目标:02规划范围本次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和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 03空间格局① 国土空间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 ,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30平方公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占新区总面积18%左右,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占10%。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和人口规模。划定起步区、外围组团、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实行战略留白,为国家重大...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0
浏览次数:624
今天我以“文化线路和文化自信”为主题,说一些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思考。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新的时代视角对文化传统进行认识,而文化线路正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一个载体。我们希望把各类散落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来古为今用,焕发它的活力,发现它的价值。——梅欣岭南地区文化线路研究基本概念文化线路,这个词提出来有三十多年,最早是由欧盟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来,正式在05年被列为新的文化遗产类型。但是不局限于文化遗产。它的这段文字翻译起来比较生涩。文化线路:陆路、水陆或其他类型的交流线路,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为实现既定目标而拥有动态的特定历史功能,其形成源于人类的迁徙和与之相伴的民族、国家、地区或洲际间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的持续交流,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促进了相关文化的相互滋养,并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体现,文化线路把相关的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整合为统一的动态系统。这里面表达两个意思:把很多不关联的历史关联起来;把一些价值不高的遗产串联起来,整合在一起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欧洲文化线路展示利用要求欧洲文化线路经过30年的时间,在文化线路的展示和利用方面积累较多的经验。它是以文化体验式旅游为主导的展示模式,以“徒步”和“骑行”为主的绿色体验方式。欧盟委员会对欧洲文化线路的展示利用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促进欧洲年轻人的交流对话;促进当代文化和艺术的实践与创新;实践文化...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1
浏览次数:476
摘要共享经济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引发城市空间的巨大变革—共享重新定义了我们如何理解、参与和展望城市发展。共享经济的沿革在本质上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兴起也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逐渐将共享经济纳入其中并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本文简要探讨了智慧共享城市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概念场景,并以Sidewalk Toronto智慧社区为例展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在未来智慧城市与共享经济的跨界组合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为城市带来更智慧的共享服务。1共享内涵与模式转变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爆发式的增长,类似于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甚至共享雨伞等新的商业模式,都已经在城市中习以为常。“共享”并非新兴事物,自古便有“分享”的概念,但为何共享一词在当下如此流行,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甚至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 了解共享经济的发展历程便离不开探讨互联网技术的沿革。第一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性的信息互联引发人们自发进行知识的共享,维基百科便是其典型。第二阶段,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线上线下互通连接的出现为“共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现实世界的资源开始进入共享范畴。共享经济在前两个阶段的核心在于,分割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借助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科技所萌生的“平台经济”(例如共享租车Zipcar和共享房间Airbnb等...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1
浏览次数:130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土地利用规划》入选自然资源部首批全国乡村规划优秀案例 据国家自然资源部官网6月23日发布,为迎接“6·25全国土地日”,推进落实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振兴战略,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部土地利用重点实验室联合在京举办“乡村振兴与乡村规划” 专家座谈会,围绕新时代如何有序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优化乡村空间格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邀请专家学者广泛深入交流。会上还发布了首批全国乡村规划优秀案例,浙江省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等23个乡村规划入选。在本次专家座谈会上,6163银河.net163.am(以下简称“【城市空间】”)作为部分入选优秀案例单位,介绍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相关经验。《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横林镇余巷村土地利用规划》秉承着“三生融合、城乡融合、多规合一”三大理念,聚焦“助推乡村振兴、支撑土地改革、提升发展品质”三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为民导向”三大导向,运用“多级联动、技术综合、政策组合”三大方法,探索了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的村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技术体系,为余巷村建设特色田园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规划基础。我司项目入选首届全国乡村规划优秀案例获奖人员与嘉宾合影未来,【城市空间】将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指...
发布时间:
2018
-
06
-
26
浏览次数: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