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双修是近几年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并开展了许多实践工作。但是,双修工作的学术水平如何体现?双修到底有没有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被所有城市借鉴?本文从六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入手,倡导大家直面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层层剖析城市建设中的基本问题,以此抛砖引玉,引导读者更加深入思考城市双修与双兴的问题。1、“城市双修”修什么?三亚市和海口市是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的典范。双修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拆除违章建筑、治理黑臭水体、开放市区内的山体营造市民公园、参考海绵城市的标准改造城市街道等等。这些措施一方面解决过去市民经常诟病的事情,另一方面又主动发现并解决一些没引起市民关注的问题,从而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双修在工作中遇到的最大质疑是什么?当下所讨论的城市双修,一定程度上指城市复兴或者城市更新。中国城市双修所面临的背景是国家城市建设进入转型期,城市由增量发展变为存量提质,而提质的具体措施与方法是所有的城市设计者努力的方向。如何通过设计来让已建成的城市环境具有更高的品质?如何赋予已建成环境更高的价值?这是城市双修工作过程中思考的关键。双修到底是什么?反面来讲,双修工作中的最大问题是,在实施过程中双修已经不是修复修补,而是城市重建。西式语言经过中式翻译后可能就成为另外的样子,但是城市双修一定不是大拆大建,希望大家引以为戒。2、为什么中国的盲道是弯的?中国宣称拥有全世界最长的盲道,但盲道的质量却无法保证。每个...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6
浏览次数:523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理念的缘起,从城市发展阶段性特征等方面交流了对“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的认识。继而对住建部“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三亚试点的规划设计到实施、管理的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结合实践体会,从工作组织、技术支撑、实施抓手、法规建设、社会动员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思考。1背景认识近一段时间以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已成为规划领域中的一个高频词,多次出现在各种文件和场合中。这个表述最早的正式出现是在2015年底时隔37年再次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相关文件中,其中提到“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要加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 、“城市建设要以自然为美,要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这个理念最初来自于2015年初,住建部陈政高部长和三亚市委市政府领导交流和考察过程中,这时也正是城市工作会议的筹备期间,这一理念实际上包含了对中国当前阶段城市发展面临问题和挑战的思考。2015年6月10日,住建部复函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综合试点城市,之后三亚也围绕这一主题和理念展开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的提出有其时代背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中国城市发展进入了“城市病”的高发期。结合...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3
浏览次数:1391
华夏幸福城市研究院 院长深圳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引言 城市设计概述城市与生命体存在许多类似的结构,生命和文明本身就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代表文明和生命集聚的城市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人类有目的的对城市发展过程进行干预、引导、构建与改善的方法、手段与行为,我认为就称之为城市设计。城市设计的起源。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形式之一,是文明的载体。当人类有意识地设计和建造城市时,城市设计就出现了。从我国的《周礼.考工记》和古罗马的《建筑十书》记载就能看出,人类从最初建造城市开始就已经有意识的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思潮。城市设计正式名称是由哈佛大学在1950年提出,其后有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论”、乔纳森.巴奈特的“城市设计过程论”、罗杰.特兰西克的“三种研究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生态城市论”、韦恩.奥图的“城市触媒论”、钱学森的“山水城市论”、“新城市主义”、“有机更新论”等不断衍生出的各种城市设计理论。总体而言,当代城市设计的趋势是越来越关注人文和强调城市秩序。城市设计的定义。城市设计的概念看似简单却令人迷惑,其本身的定义众说纷纭,并且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内容交叉混杂。从个人的理解的角度来看,简单来说城市设计就是人类有目的的对聚居环境进行构造与改善的手段与行为。当前国内城市设计的基本类型。由于规划面积的尺度不同,编制的目...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0
浏览次数:1449
2018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简称《纲要》),以其作为指导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纪中叶发展远景。《纲要》一经出炉,便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这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应该怎么牵?雄安新区将凭借什么成为“全国样板”?这些疑问都会在《纲要》中找到答案。01发展定位及目标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以“四区”为发展定位,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发展目标分为2035年和2050年两个阶段目标:02规划范围本次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雄县、容城、安新三县行政辖区(含白洋淀水域),任丘市鄚州镇、苟各庄镇、七间房乡和高阳县龙化乡,规划面积1770平方公里。 03空间格局① 国土空间格局坚持生态优先。将淀水林田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淀、水系疏浚等生态修复治理,强化对白洋淀湖泊湿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确保新区生态系统完整,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开发强度,新区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 ,建设用地总规模约530平方公里。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耕地占新区总面积18%左右,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占10%。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和人口规模。划定起步区、外围组团、特色小城镇开发边界,实行战略留白,为国家重大...
发布时间:
2018
-
07
-
20
浏览次数:624
今天我以“文化线路和文化自信”为主题,说一些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思考。我们有必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新的时代视角对文化传统进行认识,而文化线路正是我们几千年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一个载体。我们希望把各类散落的文化遗产串联起来古为今用,焕发它的活力,发现它的价值。——梅欣岭南地区文化线路研究基本概念文化线路,这个词提出来有三十多年,最早是由欧盟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来,正式在05年被列为新的文化遗产类型。但是不局限于文化遗产。它的这段文字翻译起来比较生涩。文化线路:陆路、水陆或其他类型的交流线路,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为实现既定目标而拥有动态的特定历史功能,其形成源于人类的迁徙和与之相伴的民族、国家、地区或洲际间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观等多维度的持续交流,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促进了相关文化的相互滋养,并通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体现,文化线路把相关的历史联系和文化遗产整合为统一的动态系统。这里面表达两个意思:把很多不关联的历史关联起来;把一些价值不高的遗产串联起来,整合在一起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欧洲文化线路展示利用要求欧洲文化线路经过30年的时间,在文化线路的展示和利用方面积累较多的经验。它是以文化体验式旅游为主导的展示模式,以“徒步”和“骑行”为主的绿色体验方式。欧盟委员会对欧洲文化线路的展示利用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促进欧洲年轻人的交流对话;促进当代文化和艺术的实践与创新;实践文化...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1
浏览次数:476
摘要共享经济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引发城市空间的巨大变革—共享重新定义了我们如何理解、参与和展望城市发展。共享经济的沿革在本质上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兴起也基于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逐渐将共享经济纳入其中并成为公共服务的重要一环。本文简要探讨了智慧共享城市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概念场景,并以Sidewalk Toronto智慧社区为例展示了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在未来智慧城市与共享经济的跨界组合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为城市带来更智慧的共享服务。1共享内涵与模式转变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爆发式的增长,类似于滴滴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甚至共享雨伞等新的商业模式,都已经在城市中习以为常。“共享”并非新兴事物,自古便有“分享”的概念,但为何共享一词在当下如此流行,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甚至达到了妇孺皆知的程度? 了解共享经济的发展历程便离不开探讨互联网技术的沿革。第一阶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全球性的信息互联引发人们自发进行知识的共享,维基百科便是其典型。第二阶段,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线上线下互通连接的出现为“共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现实世界的资源开始进入共享范畴。共享经济在前两个阶段的核心在于,分割闲置资源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借助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科技所萌生的“平台经济”(例如共享租车Zipcar和共享房间Airbnb等...
发布时间:
2018
-
07
-
11
浏览次数:1302
引言:“舟车劳顿”是全世界上班族面临的共同难题。在北京,每天有数百万人奔波在上班路上,我们把其中通勤距离最远的10%定义为极端通勤人群。极端通勤者通常居住在城市边缘,他们的居住地表征了这个城市的实际半径。我们通过手机信令大数据,对北京的通勤人群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最苦逼的通勤者在哪里?————大数据寻找极端通勤者本研究基于北京全市域和周边的河北天津的共9个区县,分别是北三县(廊坊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固安、永清、涿州、安次区、广阳区以及天津市武清区的范围,提取出联通核心用户数据,参照该区县统计人口的比重进行扩样,研究得出存在通勤的用户共1174.9万,从中提取出有效的通勤数据共6,103,394 份,按照通勤距离最远的10%分析,识别出其中极端通勤人群数量为613,444 人。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存在以下特征:1. “五环外睡觉,五环内上班”如果把这些极端通勤人群的居住地展示到地图上,可以发现昌平县城、沙河、顺义、燕郊、通州、门头沟、苹果园、房山和大兴黄村是极端通勤人群的居住聚集地。极端通勤人群的居住区域分布及密度情况如下图: 图1:极端通勤人口居住地分布从极端通勤人群的区域分布比例来看,超过80%的人居住在五环外,主要集中在五环到六环之间的各地铁沿线。 图2:极端通勤人群居住分布图本研究将提取出的极端通勤人群的工作地展示到地图上,...
发布时间:
2018
-
05
-
10
浏览次数: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