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沙田新市镇(Sha Tin New Town)基本概况
香港政府在1960年为了应付人口增长,决定将沙田发展为一个卫星城市,并于1961年订下首份分区发展大纲图。但是直到1973年,沙田新市镇发展计划才正式开始。沙田新市镇是香港政府制定发展的第一代新市镇,政府的最初目标是发展一个均衡和自给自足的社区,使区内居民可以在一个舒适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休憩、成长和学习。
沙田新市镇位于九龙以北,新界东部,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以城门河的天然河谷一带为重心呈带状发展。沙田新市镇从70年代发展初期一个只有2万居民的乡镇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人口约48万(不含马鞍山人口)的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和环境优美的新城区。
2.沙田第一城(Sha Tin City One)社区概况
沙田第一城是香港新界沙田区至今最大型的住宅项目,面积为0.16平方公里,由52幢住宅楼宇组成。它原址为圆洲角一带的沙田海海面。由恒基兆业牵头,加上新世界发展、新鸿基地产及长江实业共四间华资地产商组成的联营公司“百得置业”填海规划建造。于1981年至1987年分七期落成及入住。
沙田第一城四面环路,其西侧的沙田路为城市快速干道——沙田路,北侧和东侧为城市主干道,西南侧为港铁马鞍山线的地铁站——第一城站。沙田第一城社区基本上是一个五分钟生活圈(服务半径200-300米),社区中心建有两个购物商场(置富第一城和置富第一城-乐荟)和一个菜场食肆,以此作为主要的社区服务核心。社区的东侧和北侧沿城门河形成开放的绿化带,并设置了康体运动设施,成为居民重要的户外活动场所。
沙田第一城社区由52幢、楼高27-34层的住宅楼宇组成,社区的平均容积率约3.5,是典型的高强度开发。历时七年,分为七期开发,目前共建有住宅单位10,642个,每个单位的建筑面积从38平方米至101平方米不等。
沙田第一城的社区服务由一个商业服务核心、供电设施、环卫设施和中小学构成。社区外侧设置有学校、养老院和医院等设施。
沙田第一城社区的商业面积较大,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其中置富第一城“乐荟”的商业布局在一层,商业建筑面积约8600㎡;置富第一城的商业集中在一层和二层,商业建筑面积约20000㎡;另有一个住宅底层架空形成的菜场和食肆,商业建筑面积约5400㎡。社区整体人均商业面积约为1.2平方米/人。
沙田第一城社区内的教育设施包括两所小学和两所初中,社区旁边还有一所高中。小学的服务半径约为300米,初中和高中的服务半径约为500米,社区居民儿童就学很方便。
沙田第一城外围均为通过性交通为主的城市主干道和快速路,社区除了东北部在城市主干道上设有一个连接商业与城市的出口外,在周边城市道路上不设车行出入口。社区内各个组团的出入口主要汇聚在社区中间的一条次干道上,该条次干道也是社区主要的公交站停靠点、公交换乘站和社区对外交通疏散通道。
社区内部组团多采用封闭式环路,社区通过中间的汇聚道路与周边的城市道路进行联系,以保证内部交通的独立性和居民生活的私密性。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支路设计采用了交通稳静化措施(Traffic Calming)。支路设计没有采用传统的直线型道路,而是在道路设计中增加一些弯道,使车辆行驶速度变慢的同时避免驾驶员在长直线路段上连续行驶而失去警觉。交通稳静化措施包括交通环岛、减速丘和曲线车道等。这样能在营造居住区宁静环境的同时提高行人过街安全性。
沙田第一城非常重视社区公共交通微枢纽的建设。在社区中间的城市次干道上,设置了公交换乘站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这些社区公交微枢纽通过地面风雨连廊和二层连接桥梁与社区商业和开放空间串联,共同打造便捷宜人的慢行环境和公交使用环境。
由于用地紧张,香港很多行人空间和开放空间都不局限在地面,建筑也参与到城市的开放空间系统中,沙田第一城不例外。沙田第一城社区的开放空间和运动场所主要通过屋顶平台的空中花园和外围滨河开放空间提供。
沙田第一城最大化地利用了建筑裙楼的屋顶,通过二层连廊连接了五个地块的裙楼的屋顶花园,构建成一个相当规模的行人和开放空间系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面积的空中花园。采用分段门禁措施,在利用有限空间最大化居民活动空间的同时,保障了住户的私密性。
社区内地面上的开放空间面积不大,但是空间利用集约有效。这些开放空间充分利用道路的转角空间和基础设施旁的绿化,见缝插针地设置了景观绿化、儿童游乐场所和休闲座椅,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户外活动场地。
除此以外,社区还充分考虑到香港多雨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在开放空间内设计了多处风雨连廊,通过有盖顶的连廊联系主要的公交换乘站、公交停靠站和商场,方便社区居民出行。
沙田第一城有三个垃圾收集转运站,为了避免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采用封闭式的建筑以及周边绿化进行景观遮挡和隔离。除此以外,每个住宅组团都设置分类收集的垃圾箱,商场中庭有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设施,无处不在的无障碍通道等,处处都反映了细致、低碳和有人文关怀的设计。
沙田第一城的东侧和北侧沿着城门河有两段滨河开放空间,面积约5公顷。其中设有草地滚球场、网球场、公园、单车道和餐厅等康乐设施。同时,沿着河岸的滨河绿带有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并串联到整个沙田及新界区域。沿城门河的自行车道可以到达大尾笃,全长22公里,沿路配有单车停放点和公共卫生间等设施。
沙田第一城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开始探讨卫星城新市镇时期规划建设的居住社区。在城市用地紧张和人口密度高的条件下,沙田第一城在规划设计中充分细致地考虑了社会公共设施的全面性和开放空间场所的人性化,创造性地利用立体混合功能、屋顶花园和空中连廊系统,打造了高强度开发下的宜居社区典范,对高强度的宜居社区开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文章作者:郭洁、卢嘉雯
编辑:李皎月
作者简介
郭洁
城市空间深圳研发中心主任
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曾在新加坡和香港工作近10 年,参与多个海外项目,在多个国际竞赛项目中获奖。
卢嘉雯
城市空间深圳研发中心研究员
诺丁汉大学城市设计建筑学硕士,有多年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多个领域的研究和项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