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学术 | 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发布日期:
2018-10-16
浏览人气:
566
产城融合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研究:
(四)空间布局模式研究
通过研究小镇特色功能,包括围绕产业生态圈落地的产业功能、围绕就业人才需求的配置服务功能以及围绕特色资源塑造的特色功能,明确了特色小镇产城融合的对象和要素;通过产城融合的复合功能体系研究,明确了产城融合的功能复合叠加原则,并初步筛选了可落地的复合空间功能;基于以上的研究,总结了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模式(如图1),以便进一步从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实操验证。
图1 产城融合下特色小镇的空间布局模式
首先,小镇整体空间布局呈现核心圈层放射状模式,围绕中心公园分为内核、中核、外围三个圈层。内核规模1平方公里左右,中核包含内核总体3平方公里左右,与特色小镇规模要求对应,也是资源要素最集聚的区域,外围为特色小镇延伸拓展区,控制在8平方公里以内;沿核分别布置生态、生活、生产三大功能,组团放射式布局,体现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要求和小镇特色。
其次,内核围绕小镇中心公园布置核心配套功能。中心公园结合地域自然人文资源、主导产业特色可作为开放式主题公园;围绕中心公园周边布置小镇客厅、主题风情商业街、主题精品酒店、产业和文化展馆、智慧综合服务中心、产业中心、花园总部基地等功能项目,将核心资源在空间上集聚,使小镇关键功能得到空间上的融合布局。
第三,中核围绕内核,在外围布置主导产业科技研发、培训中心、创享空间、中试孵化等产业功能,和人才公寓、soho公寓、专家楼、优质学校等生活功能,使功能在空间中混合布局,突显产城融合理念,并兼顾开发价值。
第四,外围布置生活和生产功能,生产组团内部设置产业邻里中心,生活组团内部设置社区邻里中心,将外围的组团布局、产业生活以环状交通串联,设置小镇环形绿道,突出跑步道、自行车道等休闲功能。
第五,迎宾大道作为和大城市快速联系通道,幸福大道作为和周边区域功能的发展延伸和联系通道。
该模式综合了多方因素,既符合特色小镇申报相关要求,又有利于分期实施,能和实际操作开发实施相结合,同时产城融合、功能叠加、资源集中、特色彰显,突显内在价值效率提升,满足人的行为活动需求。针对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空间布局时模式可以延展变化,可以和外围交通、周边城镇板块协调发展,下面通过两个案例来展现。
图2 某产业小镇用地布局及空间结构
案例一(如图2),为江南某产业小镇,从空间布局结构可以看出,其中布局逻辑和空间布局模式基本一致,同时彰显了江南水乡特色。
图3 某科创小镇用地布局及空间结构图
案例二(如图3),为南方某科创小镇,从空间布局结构可以看出,空间布局模式结合场地特征适当延伸变化,沿核带状扇形发散,更突出了生态景观特色。
在此模式下,应当筛选若干特色空间进行精致化设计和经营,打造特色小镇门户空间和公共活动空间。在特色空间塑造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原则。
1、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
生态、生产和生活涉及到人在小镇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小镇最突出的生态环境优势在小镇空间布局中充分体现,在生产和生活功能组团之间设置生态绿楔引入小镇外围的生态要素,生态绿楔与小镇中心公园相连,真正做到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融合”布局。“生活的休闲、休闲的工作”,将“三生融合”渗透到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中,以生态的比较优势和绿色生活方式吸引大城市高知人群。
2、地域特色和以人为本
特色空间是特色小镇树立和展示特色的关键所在,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当地地域特色,避免“千镇一面”。在案例一江南某产业小镇特色滨水和街道空间上,受江南水乡历史上“前街后河”的发展规律启示,在小镇公共空间中沿河道、人行绿道复合布置,使小镇中的人随处可以感受到绿色和江南水乡的韵味(如图4);小镇居民可以沿河边慢行系统便捷安全的上班上学、买菜购物、跑步锻炼、休闲娱乐、喝茶聊天,人的活动与水绿系统紧密相连,做到真正的江南水乡宜居生活。在建筑风貌的个性和特色塑造中,与主导产业特征、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以及原有的建筑风貌有机融合,避免大拆大建与大城市同质化。同时小镇的空间布局应体现宜人的尺度,以人的活动行为习惯安排动线和场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特色小镇。
图4 前街后河地域化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案实例
3、可指导实施落地
特色小镇空间设计不能只是“图上画画墙上挂挂”,而应当注重实操性,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实施可行性,与国土条件、投资计划、开发策略、运营计划有机深入结合,确保不同的开发阶段资金的动态平衡、实施效果、功能的完整性等。为此在空间上要做到:
“小而全”是指小镇的启动区,启动区必须符合现有规划部门的城市规划和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既要有空间指标也要有土地指标,启动区须既要包含内部分核心功能,也要涵盖中核部分产业和生活功能,既要能确保投资额和快速的展示小镇形象,又要能考虑适当的资金平衡滚动开发。
“中而全”是指小镇的中核范围,也是大约3平方公里左右的特色小镇申报范围,需要满足申报的要求,同时需要资源集聚、功能完备。在用地平衡上产业载体用地的比例要占主体,严控住宅用地,突显产业功能。同时启动时就要着手准备相关土规调规和指标供应。
“大而全”是指小镇的签约合作范围,规模因地制宜可适当拓展,产业载体用地比例大约要占到建设用地的40%以上。
“小而全”“中而全”“大而全”随实施时序渐进展开,每一环节确保功能完整齐全、资金能平衡滚动开发;最关键应当制定高度整体性、关联性的综合规划,资源要素应该在规划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叠加和整合。
作者简介
钱锋 先生
城市空间副总规划师
南京公司副总经理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南京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擅长不同层次、多专业融合的战略类型规划,负责了多个重要地区或项目的发展战略规划,拥有丰富的技术管理和公司管理经验。
城市空间 ∣城市,因你我而美!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