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现场速记稿整理而成,已获嘉宾授权确认,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非常感谢邀请,让我有机会来做个报告。我们平时做些理论工作,但主要也做些研究性的实践工作。关于乡村振兴,从中央到地方已经纷纷启动,国家的规划也已经出台,无论从方向还是目标上,大家都很清楚了,重点工作的领域大家也很清楚了。但是我相信在座的诸位同志,在一段工作后,也一定会有些感触,这个事情,到底从哪里下手才更好些?我今天就想结合我们自己的工作,谈点小的体会。总的来说,我认为乡村社会的动员和组织非常重要,因为时间关系今天主要就讲三个方面。
从乡村而言,有很多国家的学者专家做过研究,尽管具体看法上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认可的是,中国乡村是高度复合的,而且是几千年来形成的非常稳定甚至锁定性的复合体,是集生产、生活、社会交往、安全方位、文化和生育延续等为一体的,这个在人民公社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此后尽管经历了改革发展的冲击,但这个基本的特征没有变。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外部的力量,我们的乡村几千年来都没有什么变化,有些地方,你在今天都可以看到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有些同志偶然间看到这些图片,看到那些生土的房子、木板的房子,就觉得很温馨很传统,就要求保护,不能改变。但是你可以去问问农民,看他们愿不愿意?他们会告诉你,你觉得好的话,咱们换一下好了,你想逃离的北上广,你城里的房子,让我去住好了!你能同意吗?
那些河渠的堤岸,总是有人批评基层的同志给做的不生态,但是你可以自己去问一下,看是谁不喜欢生态堤岸,谁更喜欢水泥堤岸?当然是当地的农民最喜欢,不修成水泥的,过个半年一年的塌了,又该找谁去去解决?所以现在很多情怀文章说什么乡村发展完全依靠村民做主,至少在我看来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说话。我们要打破这个锁定的状态,就一定要有新的资源和力量的导入。
图1 传统村落的小广场
(在村民的坚持下由由青石板改为水泥浇筑,因为晾晒粮食方便)
图2 从村里流过的小河
(在村民的坚持下改为固化堤岸,放弃了原希望的生态岸线做法)
接下来讲乡村面临着的历史性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什么中国特色,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经历,就是传统的瓦解。关键的冲击力就来源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说,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因此吸引了包括人在内的资源的不断流出,流向更有希望的城市。而现代化,则是更为彻底和全面的冲击,它带来了新的社会关系和思想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双重冲击下,我们的乡村社会逐渐瓦解,农村发展资源不断流失,613899部队现象一度随处可见,不用说传承,连最基本的生存和稳定都成了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来进一步思考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它必然性地承担着带动乡村现代化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改变乡村发展资源持续外流和空心化的使命。从这点上来看,乡村振兴战略非常重要,非常及时,我们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和支持这个国家战略。
既然要实现乡村振兴,那么逆转持续资源外流的趋势,并且积极投入发展资源,彻底改变乡村衰退的进程,就非常有必要。从我们国家当前的情况来看,也确实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在一些示范性项目上,大量资金投入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譬如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3年2.2个亿的财政资金投入,其中中央拿出来1.5个亿,剩下来都是各级地方政府出。如果放眼到一个省份来看的话,2-3年投个两三千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总的来说,这些投资,对于改变我们在乡村地区基础性投入不足的状况是很有必要的,成果也是显著的。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中国差不多有60多万个村庄,如果每个都要投进去几个亿的话,我们哪里有那么多的钱去投?所以很多地方,在积极开展工作的同时,有些疑虑其实是很正常的。正是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那些花了几亿甚至几十亿打造出来的示范村,至少对量大面广的其他乡村而言,究竟怎么发挥示范价值,值得认真思考下!至少在我看来,面上的示范价值,还是要看经济的可持续性,产出才是硬道理。譬如我们一年投下去十个亿,假如这十个亿不流失,只考虑增值产出,按照现在的银行利率,如果一年赚不回七八千万的话就等于没有产出,因为还不够还贷款。换句话说,必须实现了经济上的持续性,我们才能说这些乡村实现了振兴。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来谈谈可能的方向,就是怎样尽可能地节省和赋予乡村经济可持续性的问题。我们这几年把思考的重点,就放在了社会动员和组织方面。举几个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主要是我们去年在常州梅林村做美丽乡村示范规划建设和龙王庙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申报时做的一些工作,也有其他的例子。回想当时的工作,区里和镇里高度重视,特别安排了位年轻的特别有干劲的副镇长来村里做书记,很多工作我们相互配合的就非常愉快。
图3 常州新北区梅林-东南村美丽乡村规划
第一个例子,是一个乡村里的农田景观整治。刚开始工程队在用花岗石做汀步。其实我内心非常不喜欢在农田里做汀步,因为一步太小,两步又太大,负重干活什么的根本就没法走。关键是这种景观化的做法实在没有必要,太浪费。所以我们就想着是否可以用些废旧的建材来做。正好附近一个老镇区因为运河拓宽在拆迁,村里就按照150元每天的价格,请村民去拉拆迁下来的废旧砖瓦,这样不仅让村民赚到了工钱,而且节省了建材的费用。
图4 拆迁建筑垃圾(左)变废为宝铺就田园小径(右)
第二个例子,是宅基地美化的事情。众所周知,宅基地要去做统一的美化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未必村民会全部同意。如图5所示,大家能够看到原来的方案其实是这样的,但具体实施下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主要是因为,因为觉得比较困难,所以先从几个积极分子入手,做了样板的庭院改造后,在村里发动了美丽庭院评比,鼓励村民自己干,材料是村里出,对于获奖的庭院由村里给发奖励金。这样就带动了一批村民自发来做,不愿意做的,只要不是太过分也不要去干预。这样村民的自主性也高了,投入的经费也省了很大一块。大家在图片上看到的一些矮墙等,都是村里自主捉摸出来怎么干的,根本就不需要外界的设计师来画出好看的图,村民的创作积极性其实是很高的。
图5 庭院美化方案
图6 农民家自己砌的小花坛(左)和获奖最美庭院(右)
图7 边做边研究庭院矮墙怎么做更好看
第三个例子,是一个小菜园的故事。本人是很想探究下村里的循环经济问题。众所周知,在做美丽乡村之前,是城里垃圾下乡,做了美丽乡村之后,就变成了村里垃圾进城,这钟来回折腾的做法,消耗非常大。所以我们一直琢磨着能不能把厨余垃圾和村里的废枝叶混合做有机肥料。在想法落实的过程中,村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设备和技术,就在村里一个角落的地方,利用一块原来基本废弃的荒地整理出了一个有机小菜园。而且村书记还很高兴地告诉我是如何发展了想法,形成了一套精准扶贫的新做法的。原来在这个小菜园边上住的是五保户,现在通过建设小菜园,让五保户负责照料,小菜园的有机蔬菜又跟市里的单位挂钩销售,不仅解决了五保户的收入问题,而且闯出了一条村里和市里共同缔造的新思路。据我了解,现在村里的二期菜园也基本按照这个逻辑推进,可见这确实是一个很小却很值得实践的方法。
图8 小菜园
第四个例子,大家看到的图九就是开会的样子,墙上张贴的是制定的新规则。因为我们一直呼吁建立理事会制度和协会制度,让村里社会事务依靠权威村民组建的理事会来决策,而那些企业譬如民宿、草业等就可以组建协会。有了这样的组织,很多事情就可以在这些组织的层面上协商,确定思路后再跟村委和镇政府一起推进,村两委的干部也不至于每天疲于应付,而且凡事都冲到前头了。
图9 村民组织
当然还做了其他很多工作,因为今天的重点问题,我就主要介绍以上几个小故事。通过这些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有哪些呢?正如前面看到的,节省了成本,包括建材投入、对外支付的工程劳务支付等,村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赚取了部分工程上的劳务等款项,而且通过这些活动初步形成了比较活跃的集体性组织,我们相信,这对于村里的未来发展一定大有裨益。
至于经费投入,我们来看一下创建工作告一段落时的开支情况。龙王庙这个案例年初验收时的统计总共花了1000多万,当然来自欠发达地区的同志会觉得也不少了,但从东部的实际情况来看,特别是跟动辄上亿的投入来看,已经减少了很多投入。从投入构成上来看,政府的直接投入达到了800多万,村里自己也有100多万投入,总的来说政府和社会投入基本1:1。这跟动辄上亿投入比起来,还是节省了非常多。
何必,就是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动员和组织。我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在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主要是村民自治的宪法要求、政府引导的应有方向,以及降耗提效的关键举措,后者仅从节省经费上就已经非常明显。
何为?就是怎么干,我建议四个方面。
其一,我们说的社会组织,不是要恢复传统延续了很多年的乡村封闭组织,而是积极纳入新的人才新的资源的现代开发组织;
其二,要从目前政府大包大揽的高投入模式,走向示范引导、组织扶持和机制建设的综合推动模式;
其三,应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投入,多些奖励资金投入,这样可以更大可能地动员村民自己行动起来,很大程度上节省经费投入;
其四,要克制短期重资本投入的急功近利思想,从长期经济可持续的层面进行统筹,重点强调让投入的多元主体都能从中获利,否则除了政府和公益性组织,都是不可能持续的。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都是些我们小团队实践中的体会,讲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