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都市圈与城镇化|华夏幸福智库论坛第3期【空间论道】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
2018-04-13
浏览人气:
3799
以都市圈为载体的中国城镇化未来去向何方?
高科技的发展与先进制造业如何匹配?
华夏幸福如何在此背景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愿景?
带着这样的思索,
空间论道的首场交流主题,
“都市圈与城镇化”应运而生!
2018年4月10日下午,由城市规划研究院主办华夏幸福智库论坛第3期——空间论道•都市圈与城镇化在城市空间图书馆举行。
华夏幸福旗下产业研究院、未来城市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院三大智库齐聚一堂,围绕都市圈与城镇化锐度问题展开讨论,并特邀两位行业资深学者,共同探讨关于都市圈与城镇化的所思所感。
论坛正式开始前,华夏幸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院长蔡震先生代表主办方,对所有参加本次论坛的近百位来宾表达了欢迎和感谢。
蔡 震 院长
华夏幸福城市规划研究院,院长
城市空间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院长
本次论坛共有10个报告,有特邀的国内大咖分享智慧,也有本院青年才俊的成果展示。在短短4个小时的思想碰撞中,众多的闪光亮点不断震撼并拓宽了与会者的思维脑洞。
接下来,各位看官就跟小编一起再回到论坛现场,看看都有哪些独家精彩内容吧!
主题一:城市群发展四要素
沈 迟 先生
沈迟主任从城市群四要素出发对城市群进行解析,指出:
速度——城市群之间联系的基本条件;
密度——包括人口的高密度、建筑的高密度、经济的高密度、就业的高密度和城市土地强度等多个维度,并指出密度是城市“群”之所以为“群”的根本条件;
尺度——密度在不同尺度上的表现会形成大城市、都市区、城市群等不同的空间呈现;是衡量城市群的关键要素;
制度——包括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规划管理、行政管理等,是城市群灵魂所在。
话题二:我国城市群研究的新进展
——范围识别和趋势预测
陈 明 博士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国际城市规划》杂志,副主编
陈明博士结合中国当下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通过对国际上确定城市群范围的通常做法借鉴和比对,从学术研究和编制实践2个角度,提出了确定我国城市群的范围,并预测2030年我国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同时对大家经常提及的城市群、都市区等概念进行了个人的思考和分享。
来自城市空间的6位年轻精英们,在听了来自发改委和住建部两大国家体系部门自上而下的研究后,从民间智库的角度以自下而上的视角对都市圈的相关课题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意的研究实践,并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了多维度和多角度的精彩分享。
都市圈的前世今生——都市圈的理论模型研究
刘爱华 博士
城市空间北京研发中心,主任、博士后
打开空间的正确方式——都市圈研究中的技术探讨
张志恒 先生
城市空间北京研发中心,研究员
布局天下——中国都市圈发展大势
路 青 先生
城市空间大数据实验室,主任
众星攒月——长三角城市群格局下的上海都市圈
刘亚霏 博士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博士
城市空间上海研发中心,主任
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要素流动特征及趋势判断
倪有为 先生
城市空间深圳公司,所长
政策管控背景下首都圈空间发展趋势判断
赵 倩 女士
城市空间北京研发中心,研究员
大家对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厦漳泉都市圈的形成以及主导要素进行了解析,对不同区域的都市圈中的要素流动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了民间智库关于都市圈的简单数据库资源,并依托该资源为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的选址布局提供专业的数据和智力支持。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作为智库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也为本次【空间论道】带来了他们在研究和观察中国的城市群发展以及大城市特定人群行为分析的最新进展和观点分享。
睡在燕郊,梦在北京
——大北京极端通勤人群观察
肖海燕 女士
肖海燕研究员从燕郊极端通勤人群的研究入手,建议改善城市结构,打造都市微中心实现职住平衡,改善城市交通为极端通勤者提供福音。认为构建多级城市体系是大都市圈的理想范式。
‘强省会’时代来袭
——权力金字塔下的省域经济结构观察
蒲劲秋 女士
蒲劲秋研究员从政治因素与资源禀赋等维度对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剖析,她认为随着服务型经济时代到来,各省提出“强省会”战略,未来省会优势将更突出,华夏幸福应坚定不移进军省会城市。
随着【空间论道】首场活动的圆满落幕,初步实现了华夏幸福旗下产业研究院、未来城市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院“三大智库”跨专业、跨领域的融合交流初衷,更进一步夯实了华夏幸福智库的建设进程。
【空间论道•都市圈与城镇化】的专题报告也将陆续在【城市空间】微信公众账号中逐一推出,更多详实内容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