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与组织
——乡村规划与建设的关键着力点
峦 峰 先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委会秘书长
“农,天下之大业也。”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怎么推进乡村建设,成为当前亟待讨论的重要问题。
栾峰先生以乡村建设与规划的关键着力点为题,结合具体案例和调查,提出将乡村动员和组织作为关键着力点,积极吸引多元化社会资源,重塑乡村集体组织,注重引导和扶持乡村集体组织行动,改变重资本大项目短期密集投入的方式,探索经济可行、收益提升和分配明确的以较小资本撬动乡村振兴永续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以道兴村新动能
—文化线路引领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
梅 欣 先生
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空间】副院长
广东省城乡规划行业专家库专家
梅欣先生多年来参与了百余项乡村建设项目,从新农村建设到美丽乡村再到乡村振兴,他和他的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乡村地区规划设计工作经验。
在本次专题报告中,梅先生提出了线性关联激活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即通过文化线路串联散落的乡村历史文化遗迹,以空间联动来构建沿线镇村产业发展动能,建立大城市向小城镇和乡村传递能量的新途径,最终为大众提供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锻炼、人文休闲与生态旅游的多重需求,同时增加乡村文化自信,激发在外创业村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
系统乡村建设的实践与制度探索
李兵弟 先生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
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专业
委员会会长
李兵弟先生表示乡村振兴不单是乡村自身的发展,而是城市农村两端发力,共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从根本上还需要制度框架、政策体系的支撑,要从改变农村的传统聚落模式、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改变以农事为主的社会管理模式入手,促进广大传统农村转化为现代化新农村。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推动农村住房制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进一步拓展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政府与社会资金渠道,完善制度,从而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民生产生活的切身利益。在实践层面,以创新乡村产业提升与资本引入为路径,坚持稳就业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方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大力扶持农民企业家独立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发展。
乡村振兴的产业原动力与实践
夏连珠 女士
华夏幸福产业小镇研究院院长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打造与构建,农村产业发展才是农村振兴的根本动力。当下乡村的产业模式可以概括为科技农业、精致农业、六次产业、技艺活化、原乡旅游、艺术乡村六大模式。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农产品本身的工艺、产地的把控、生产过程的监控、产业品牌打造都是提升农产品的价值的关键,通过相关衍生品的制造与推广来提升当地农业的收入,对于农村其他产业来讲,挖掘乡村本身的特点,用小点做大事,保持住原乡特色,让艺术落地,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夏院长以昌黎葡萄酒小镇为例,重点分享了该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即抓取当地葡萄产地这一特色,以一产为基础、二产来推动、三产提升促进当地发展。企业同当地政府、农民合作,从农业、生态、文化与空间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品质,通过系统的产业运营,把真正的实惠带给当地农民,促进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的主体化创新实践
韩晓光 先生(加拿大籍)
华夏幸福城市规划研究院副总规划师
【城市空间】重庆公司总经理
加拿大安大略景观设计学会会员
美国规划设计协会会员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但是其离不开市场的推动。韩晓光先生表示,只有通过市场经济的规律与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推动,才能使乡村得以永续发展。乡村主题的打造是实现价值突围的重点,要在千千万万个同质乡村里脱颖而出,品牌创意是制胜的关键。品牌创新可以为乡村带来远超于本身的价值。当下,在中国已发展起来的成功乡村可以概括为天生丽质型、柳暗花明型、移花接木型,每一个成功的乡村案例,都是通过特色挖掘与品牌理念提升,以小博大,用主体化的手法来实现全域消费的延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