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新闻
①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将于11日开幕
11日上午,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正式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全球9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约2万名海外展商被吸引来深。迎接他们的,是深圳精心准备的500多场高品质“文博盛宴”。
10日下午,第十三届文博会新闻发布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国家部委、广东省、深圳市领导出席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本届文博会将举行5天,主会场设在深圳会展中心。主展馆设文化产业综合馆和8个专业馆(文化消费·时尚文化馆、影视动漫馆、新闻出版·媒体融合馆、文化科技馆、艺术品馆、一带一路·国际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艺美术馆),参展单位2302个,比上届增加5个;全国31个省、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国外参展单位117个,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
除会展中心主会场外,本届文博会还设立了68个分会场,比上届增加了2家,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各重点领域和文化+新领域。本届文博会策划各类活动预计超过500项。
来源:南方日报
②深圳打造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
深圳正全力打造“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全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近日,较为成熟的8个平台建设单位实现授牌。
深圳市经贸信息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大平台”规划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打造不少于10个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医疗器械检测和生物医药安全评价中心、绿色建筑性能质量检测认证平台、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国家口岸药品检验服务平台、电子电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中心、深圳市产业计量基础公共技术等。平台建设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后期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再增加重点建设的平台项目。
来源:深圳特区报
③深圳调整土地供应规划 拟增2800公顷建设用地
市规土委5月8日透露,为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深圳开展《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工作,对“十三五”期间的建设用地控制目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指标做出调整,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全市规划指标,二是中心城区规划指标。其中,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由调整前的97600公顷调整为100400公顷,增加了2800公顷。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划调整前,全市耕地保有量为4288公顷(含异地保护16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2000公顷以上。规划调整后,全市耕地保有量调整为2688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2000公顷以上。在中心城区规划指标方面,也有两个指标变化:一是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划调整前,中心城区耕地保有量任务为172公顷,中心城区无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划调整后,中心城区耕地保有量任务为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6公顷。二是建设用地控制目标,规划调整前,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427公顷以内。规划调整后,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9696公顷以内。
来源:深圳特区报
④福田今年推25项重点改革
福田区日前公布“2017年改革计划”,将聚焦六大领域,推出25个重点改革项目。福田区六大领域包括重点示范引领类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建设领域改革、新型智慧城区领域改革、行政体制领域改革、基层治理领域改革。
25个重点项目既包括推进华强北双创示范区的综合配套改革,也有建立“实时可监测”的福田城区质量指数机制改革;既包括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改革,也有探索小区物业和业委会管理运作机制改革。 其中,推动大河套片区政策和机制创新突破项目,将对接“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发展定位和深圳市十大行动计划,在福田保税区创新建立主动型产业置换机制,整合产业空间资源,引进世界级和国家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资源,加快向都市工业和科技研发转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交融创新平台。
同时,福田将梳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先行先试政策,推动自贸区政策在福田复制推广。统筹推动编制大河套片区专项规划,创新优化福田保税区城市更新政策,通过试点突破等方式逐步解决规划瓶颈,加快片区更新改造项目落地等。
此外,福田区还将探索小区物业和业委会管理运作机制改革,为最后一公里“排雷”。该项目旨在厘清业主、物业和居委会三方的权利与责任,探索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物业管理和业委会运作新模式。
来源:深圳特区报
⑤深圳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启动
5月3日,中国深圳石岩湖国际院士村启动仪式在宝安举行。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名院士科学家共同出席启动仪式。石岩湖国际院士村位于深圳市中心西北40公里的石岩湖畔,北至星湖路,南至石岩湖路,东至石岩湖湖区,西至洲石玉支线,自然环境清静优美,空气自然清新,翠树成林。目前规划功能为石岩湖度假村,总面积约73万平方米,其中已有建筑约4.1万平方米,预留发展用地约8万平方米。据介绍,石岩湖国际院士村规划建成后,可容纳全球院士、诺奖获得者50名,片区设有院士工作区、宝安院士发布、院士会议中心、院士咖啡接待室、院士生活区、院士图书馆、院士运动中心及院士村半山步道等8个功能区域。
来源:深圳商报
⑥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配建标准提至750平方米 深圳三大举措发展家门口养老
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尚未步入老龄化社会,却早已未雨绸缪应对“老”问题,深圳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记者7日从市民政局获悉,深圳不断加快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深圳通过筹建85家日间照料中心、日照中心配建标准由过去的300平方米调高至750平方米、放开民营养老市场等三大举措,大力发展“家门口”的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市民在“家门口”养老。
来源:深圳特区报
⑦深圳在新时期应先行先试为全国法治建设提供经验
深圳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曾月英教授,近日出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暨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出版300期专家学者座谈会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支撑”,既是对深圳过往探索实践的高度肯定,更是为处于“深水区”的深圳法治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应先行先试,不断深化创新机制,为全国法治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深圳法治建设的业绩,已成为中国法治建设成就的缩影。”曾月英认为,深圳在法治城市建设上积累了很多先进经验。深圳制定的近300多项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为深圳特区的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认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中的“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凝练而精准。回顾深圳法治建设历程,深圳法治建设的出发点、目标、方向和遵循的基本原则,正源于这“四个坚持”。如深圳“开门立法”、法治政府建设、法院人员分类改革、法院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等展示深圳法治建设进程的改革,正是源于坚持了“四个坚持”。曾月英表示,过去,深圳在全国率先启动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了一系列法治政府建设的系列举措;率先推出了劳务工医疗保险制度、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走在了全国最前列,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工的社保问题;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在法治建设的成就,辐射到全国,成为全国法治建设重要的试验田。
来源:深圳特区报
其它城市新闻
①粤东四市规划超过500公里城轨 打造“一小时经济圈”
近日,《海峡西岸城市群粤东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开始环评公示,这一规划提出了粤东四市间一个规模宏大的城际铁路规划:以汕头都市区作为区域性主中心,建设“一线两环加射线”城轨路网,由7条线路构成,线网总长537公里,投资总额约1200亿元。
据悉,粤东地区城际铁路主要服务于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市核心区之间的城际客流;粤东四市各主要城镇间、经济组团间的城际客流;粤东四市与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梅州等周边地区间的客流;为本地区乘坐高铁、民航的长途出行客流提供便捷的换乘工具,同时为揭阳潮汕航空港、潮汕高铁火车站、公路客运枢纽等对外客运方式提供集散服务。
《规划》认为,粤东汕潮揭地区三个城市相距不超过60公里,各城市产业布局和经济关系互补性强,具备同城化、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现实需求;大容量快速通道是加强粤东地区城市联系的必要条件,轨道交通是大容量快速交通的较好选择;城际铁路有利于缩短城际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城市及其形态健康有序发展。
未来将形成以汕头、潮州、揭阳、汕尾主城区为支点、覆盖区内主要城镇、满足粤东地区未来城际铁路发展、适度超前的的城际铁路网络。满足潮揭地区“同城化”发展需要,实现汕潮揭地区中心城市“半小时通勤圈”和粤东地区“一小时经济圈”,为粤东地区提供“公交化”的城际旅客运输服务。
来源:广州日报
②对标世界著名湾区 环珠江口崛起世界级城市群
从学术界的讨论,到地方政策文件的触及,再到写进国家战略,中国人对“湾区”的摸索历时至少20年。湾区一般指的是围绕沿海口岸分布的众多海港和城镇所构成的港口群和城镇群,由此衍生的经济效应被称为“湾区经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便是先后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崛起的著名湾区,这些湾区都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学习榜样”和竞争对手。
5月2日,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后的12米接头沉放海底。历经7年多建设后,这项连接珠三角两岸城市的超级工程,即将在2017年晚些时候迎来竣工的节点。港珠澳大桥“完结”在即,另一座连接珠三角城市的“战略桥梁”——粤港澳大湾区,才刚刚开始绘制蓝图。
两个月前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据陆续披露的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规划预计9月底到10月初发布。香港方面已经在积极行动,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率领的粤港澳大湾区考察团,已于近日完成对珠三角地区6座城市的考察。
详见:http://www.planning.org.cn/news/view?id=67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③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2017)发布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8日联合在京发布了《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面对热点城市房地产市场明显过热现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控风险无疑是2017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主题。房地产市场分化将进一步深化和强化,分类调控和因城施策仍是房地产调控主调。预计2017年二线过热城市房价空间被透支,量价回调是大概率事件。
蓝皮书预测,2017年房地产市场进入量价调整阶段,房地产市场分化将进一步深化和强化,但部分城市仍存在市场机会。一线城市步入存量房时代,新房开发建设的市场空间不断被压缩,城市产业升级带来的存量土地和存量物业盘活将是未来的主题,租赁市场有望成为房地产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二线过热城市房价空间被透支,量价回调是大概率事件,但具备产业和人口支撑的城市,将成为下一个市场发展的新风口,如天津、郑州、武汉等城市受益于城市群发展,城市潜力将逐渐显现,量价将进入平稳增长周期;西部节点型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房价相对较低,市场发展有望进入新阶段。
此外,位于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或自身产业优势显著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具备潜力。
来源:深圳特区报
④雄安新区要与北京城区、城市副中心实现错位发展
河北省委九届三次全会提出,要认真落实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建设协调发展示范区,既要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上接得住、接得好,又要发挥对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雄安新区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新区,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只有既跳出“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与京津等城市融合发展,又明确新区定位,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与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在功能上有所分工,实现错位发展,才能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在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进程中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详见:http://www.planning.org.cn/news/view?id=6692
来源:河北日报
⑤“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高级会议采用“1+6”模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高级别会议有关情况。据悉,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高级别会议采用“1+6”模式,即一场高级别全体会议和六场平行主题会议。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晓涛在会上介绍,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论坛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部分。开幕式将于5月14日上午举行,开幕式后将举行高级别会议,5月15日全天将举行领导人圆桌峰会。王晓涛表示,高级别会议得到了国内外热烈响应,将有1500多名中外嘉宾参会,其中包括850多位外方嘉宾,涵盖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国外嘉宾包括政府官员、国际和区域组织负责人、金融机构负责人、企业家、专家学者以及文化艺术、科技、卫生、媒体等领域嘉宾;中方代表主要来自相关部门、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重点企业、社会团体和科研机构等。
来源:广州日报
⑥南京:三类区域将重点规划建设地下管廊
城市马路下面埋着包括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10多条公共设施管线。任何一条管线出现了问题,都要将马路“开膛破肚”。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后,所有管线将从管廊走,“开膛破肚”的尴尬将不再发生。8日,市政府公布《南京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6月1日施行,南京的三类区域将重点规划建设地下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把电力、通信、广播电视、供水、排水、热力、燃气、照明和公共视频监控等公共设施管线集于一体,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间建造一个公共隧道。《办法》提出,我市三类区域应当重点规划建设地下管廊。首先是交通流量较大、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轨道交通、地下综合体等地段;其次是城市高密度开发区域,以及管线需求较大的区域;最后是道路宽度难以单独敷设多种管线的路段。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