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市要闻
1、光明新区举办粤港澳论坛
6月20日下午,“智慧·绿色·光明未来”粤港澳论坛暨光明天安云谷战略联盟启航仪式举行。此次活动由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主办,深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李华楠出席。
此次高峰论坛以“智慧·绿色·光明未来”为主题,邀请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等业界专家学者,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背景下,深圳及光明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生态新城建设、智慧产城融合等有利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格局发表主题演讲。各位专家从国家战略角度,聚焦湾区经济、产业趋势及光明优势,为“智慧”光明、“绿色”光明发展献计献策。
据悉,为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天安云谷落子光明新区。正在推进的光明天安云谷项目,毗邻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占地220万平方米,是光明新区十三五重点推进项目。
来源:深圳商报
2、中国中冶将参与宝安特色小镇的统筹升级改造
6月19日,宝安区政府与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冶”)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宝安即将大变样!携手中冶建“文化+产业+旅游”特色小镇。
中国中冶将参与宝安特色小镇的统筹升级改造,充分发挥产业整合、资本整合、项目开发优势,双方将在特色小镇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宝安区“文化+产业+旅游”一体化发展的特色小镇,重点对接沙井金蚝美食文化特色小镇。
中国中冶将通过多种模式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统筹更新领域展开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环境。合作中,中国中冶将充分发挥在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产业整合、资本整合优势,以“生产、生活、生态”为目标,更新置换低端产业,改善人才居住条件,提升产业生态环境,在宝安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统筹更新中展开全面合作,重点对接象山产业统筹片区城市更新。积极参与宝安区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开发,助力宝安区落实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十三五”规划。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双方也将开展广泛合作,中国中冶将充分发挥在污水处理、污泥处置、河道治理等城市环保领域的技术、管理优势,为宝安区改善水质,恢复区内河流生态,营造高品质的水环境,积极提供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方面的优质服务。
中国中冶将在南方区域的工程总承包、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国际贸易、海外业务、物流、融资租赁等一系列业务落户深圳宝安。
来源:深圳新闻网
3、我市今年拟整备土地12平方公里
2017年度我市计划整备完成12平方公里用地,安排土地整备资金50亿元。《深圳市2017年度土地整备计划》6月21日通过新一期政府公报发布。
据了解,结合重点发展地区优先、重大产业项目优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优先和民生工程用地优先的原则,2017年度全市土地整备完成任务不少于12平方公里,首批安排的项目共135个,包括清水河油气库搬迁地块、深圳市金融产业服务基地地块、龙华汽车站改建工程地块、国际大学园地块、坂田银湖山郊野公园地块、人大附中深圳学校国际部地块等土地整备项目。
为落实“拓展空间保障发展十大专项行动”,推动未完善征转地手续未建设空地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的盘活,推进解决原特区外村办学校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工作,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新区和大鹏新区各增加一个“未完善征转地手续用地和重大产业项目用地处理”项目,十大专项行动中涉及的相关地块,无需再额外动态申报。
此外,今年我市计划安排拆迁安置房建设项目1个,为大鹏新区东涌水库拆迁安置项目,项目用地2.27公顷,建筑量6.22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套数为412套。
来源:深圳特区报
4、第三届前海规划建筑周开幕
6月21日第三届前海规划建筑周拉开帷幕。本届活动在延续前两届规划周对前海形成的前瞻性共识的基础上,以“城市新中心定位下的前海规划优化:自然、文化、城市之间的关系”为主题,为“城市新中心”定位下的前海规划优化献计献策。
前海在规划编制方式、理念、成果表达等方面均进行诸多创新。前海建立了实施性强的规划编制体系,借鉴香港的规划体系,建立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以及单元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规划编制体系。同时,前海也引入许多先进的人性化规划理念。以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为核心理念,构建前海景观性、功能性的绿色基础设施总体格局;建立组团多中心的规划结构,桂湾、前湾、妈湾三大片区既相对独立、又联动发展,同时营造出前海水城的城市意象;打造以人为本、多样化、步行导向的城市空间,实现步行15分钟可达所有的工作、生活、休闲、娱乐、配套等设施,营造“生活着同时工作着”的24小时活力城区;构建10条通山达海的景观绿廊,3分钟可达绿地或水边;倡导以城市综合体为主的单元开发,实行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的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鼓励集中成片、地上地下统一规划一体化开发,土地功能混合,建筑空间高度复合;打造国际一流的公共服务配套,如公共艺术、专业医疗服务、国际化教育等,以国际通行的标准吸引高端人才集聚,打造全球一流的国际产业社区;广泛采用国际先进的资源管理、新能源利用、废弃物管理等城市建设理念,新建建筑100%为绿色建筑,建设低碳生态示范区。
来源:深圳特区报
5、深圳打造世界级创新活力海岸带
22日从市规划国土委(海洋局)获悉,该委正在组织编制《深圳市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我市将以海岸带为空间承载,打造“世界级创新·活力海岸带”,以此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为我国全面推进海洋综合管理改革提供样本和参考。
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圳被国家委以重任。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海洋局联合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深圳、上海等城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家希望深圳在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继续发挥改革创新引领作用,为国家陆海统筹发展提供示范参考。
在此背景下,《规划》提出以海岸带为空间承载,打造“世界级创新·活力海岸带”的三大策略,分别是:基于生态统筹,打造“蓝色生态海岸带”;基于功能统筹,打造“创新产业海岸带”;基于品质统筹,打造“多元服务海岸带”。
来源:深圳特区报
6、“大湾区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研讨”在深举办
日前,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策划专委会(APA)主办、深圳华侨城东部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 “都市更新·人文深圳——大湾区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研讨”在深圳东部华侨城国际宴会厅举行。此次大会邀请了30余位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建筑界国际学术领袖、都市更新项目操盘手、深圳本土践行者以及文旅跨界实践者,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下的新型城镇化为主题,从政策分享、学术研究到操盘落地、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讨。
国内城市要闻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成功召开第十一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会
为解决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17日,由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国际中国规划学会(IACP)年会在哈工大举行。来自全世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在两天时间里,就新时期如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展开探讨与交流。
与会专家介绍,城市“空间”是城市复杂巨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管理、文化等各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载体,成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多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城市“空间”如何响应城市中各种人群的需求,并实现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核心议题。
本次会议主题为“空间响应——回归人本的城市规划与设计”,邀请来自国内外各地致力于解决城市问题、提升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学者、政府管理者、规划实践者进行学术交流,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思考城市空间的意义和价值,城市空间的内涵,城市空间所承载的城市生活以及城市生活所包含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管理、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
来源:规划中国
2、山东城镇体系规划获批
近日,《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国务院同意,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复实施。
《规划》明确了省域城镇发展总体要求,提出“四个协同”、“三个统筹”和“一个目标”。“四个协同”是与“一带一路”、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协同发展;“三个统筹”是海陆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一个目标”是将全省建设成为沿海地区国家级城市群、“一带一路”重要枢纽、中日韩协作先导区、现代海洋强省、中华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到2030年,全省城镇人口约80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
同时,明确了全省城镇布局和支撑体系的发展策略。一是构建了层级有序的省域城镇空间布局;二是完善了科学合理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即中心城市、建制镇和乡村居民点体系;三是确定了梯次分明的城镇规模结构;四是健全了统筹协调的规划支撑体系。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网站
3、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香港举行“共建中国的世界级湾区”
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摆上重要日程,大湾区的建设与规划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
20日,来自海内外政商学界的400多位来宾齐聚香港,共同探讨如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科技湾区的话题。作为首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2017粤港澳大湾区论坛”以“共建中国的世界级湾区”为主题。全国政协副主席、团结香港基金主席董建华出席论坛,广东省副省长袁宝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梁维特分别致辞,表达了三地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与展望。
此次论坛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办,腾讯公司承办,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参事室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进行指导。
来源:深圳商报
4、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将成北京新两翼
6月21日上午,北京市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卫计委、通州区、朝阳区、北汽集团、首农集团,分别介绍了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情况。
市党代会代表、通州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力兵介绍,目前,正在抓紧编制北京市城市副中心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导则和通州区全域总体规划。下一步,通州将继续加强与雄安新区的对接配合,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形成两翼共振、比翼齐飞的强劲态势。
在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方面,目前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正在加快完善。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加紧建设,年底前四大市级机关和相关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八通线二期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我们从市级23个部门抽调100多名干部进驻通州帮助工作,努力把副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在全力支持雄安建设方面,北京将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非首都功能向新区疏解转移,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直连直通,并鼓励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集聚,支持市属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与雄安新区开展合作。
来源:北京青年报
5、江苏明确“扬子江城市群”战略:打造长三角北翼核心区
在长江经济带中下游、长三角北翼,“扬子江城市群”已成定局。江苏省委、省政府于6月20日召开了深入研究扬子江城市群建设问题座谈会。从地理范围看,扬子江城市群囊括了长江江苏段的南岸5市、北岸3市,打破了江苏江南、江北的传统地域观。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指出,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构建的新战略载体,是参与全球竞争和分工的新兴地域单元,也是实施省域重点功能区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考量,以此承担参与未来国际竞争、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从整体上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
目前,扬子江城市群占到江苏约50%的面积,汇集了省域最为丰富的经济、科教、人文等要素资源,也贡献了全省约80%的经济总量。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江苏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最重要增长极,抓住这个“发动机”,也就抓住了江苏的转型升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
6、北京:未来5年有效解决“大城市病”
一个没有“大城市病”的北京什么样?未来5年中国要建设一个怎样的首都?上学、房价、拥堵……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解决?正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作报告时说,面向未来,将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更加突出减量集约,“瘦身健体”,有效解决“大城市病”。
把握“舍”“得” “城市体检”划出底线。2017年5月,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以减量发展、严守底线的理念,大幅度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推动城乡统筹,多规合一。为此,北京市对城市进行体检,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严格城市人口“天花板”、生态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管理,确保人口总量2020年要控制在2300万人、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降下来;生态红线区面积从现在的73%到2030年达到75%;城乡建设用地现状为2921平方公里,2020年减量到2800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减量到2700平方公里。
减霾增绿,打响污染治理攻坚战。截至2017年6月,北京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了16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2.3%,林木绿化率达到59.3%。未来的北京将戴上两条“绿色项链”:一条是绿化隔离地区的“城市公园环”,一条是绿化隔离地区的“郊野公园环”。在中心城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留白”,一部分也将建成城市休闲公园。
2017年是落实国家“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北京市制定实施了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成为全国首个全部实施清洁能源发电的城市,还将淘汰老旧机动车30万辆,治理重型柴油车。北京今年还首次启动了市级环保督查,对履职不力乃至违纪违法的严肃问责,确保环保责任层层落实。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