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珠三角新型城镇化村镇地区的建设控制标准专题研究
Special research of Construction control standard of new urbanization rural and town areas in Pearl River Delta
编制时间:2014年
获奖情况:深圳市一等奖
研究内容:
1. 通过研究样本与国内外村镇建设经验,掌握乡村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
工作重点从江门、惠州、肇庆等地提取典型的乡村地区,进行样本研究,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容村貌、村宅建设、村庄管理等六大方面,剖析现状问题及特点,对标准体系进行分类细化。同时通过对张家港南丰镇建农村、宁波北仑港小港村,德国巴伐利亚州乡村革新的深化研究,借鉴国内外建设经验,提出以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便捷,建成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为基本目标。以创造一个与城市等值的生活环境,构建农村生活网络化,实现城乡共荣、和谐、舒适的美好景象为愿景目标!
2. 充分参考国内外通行标准,构建指标总库
总库指标主要来源于《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建设宜居小镇、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指导标准》等等具有建设经验借鉴的既有指标体系。并先后多次与各领域专家进行研讨交流,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提升,兼顾广度和深度。
3. 围绕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思想,提出“3+1+2”模式
“3+1+2”模式是指三大建设控制标准、一大建设指引、两大管理创新,共涵盖6个方面。六个标准指标体系在设定过程中不追求对村镇建设的各大问题面面俱到,而重点突出人文宜居、生活便捷、生态绿色、干净整洁、安全卫生、幸福指数、社会保障等七大要点。为使标准指标体系尽量简洁,设置具有针对性及实施效果,能解决当前村镇建设重要问题的指标。同时去除了一些较为基本、低端的指标,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标准。
例如,生态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设施标准,重点解决农村道路建设、环境卫生、饮水安全、电网和通讯信息网建设、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能源利用等主要工作,明确其建设的具体目标,如:村庄污水处理率等,这些目标既立足于现有工作基础,又高于现有水平,从而明确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努力方向。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控制标准:通过提高公共服务建设配套标准,建立与城市生活配套等值的优质生活圈,打造农民满意的生活圈 。
▷宅基地建设控制标准:通过保障宅基地面积、规范建筑高度、引导建筑布局等控制村民住宅的无序建设。
▷农村风景化:以《广东省农村风景化规划设计指引》为依据,实行内容项目评分制,目的在于以量化数据确保农村风景化工作推进。
▷创新管理改革:通过设置自下而上的村民自治和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植两个层级,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探索农村管理机制,并对体系指标实行内容项目评分,为日常行政工作提供量化依据。
▷监督和考核机制:实行村庄评价考核和政府部门工作考核两大制度创新。明确工作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加强政府指导建设动力。
研究创新:
1. 推行一套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下的村镇建设指标体系
按照目标清晰、中国领先、特色鲜明、可测可评的要求,构建一套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村镇地区建设控制标准体系,例如:生态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设施标准,基于城乡一体化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创新大胆地提出要增加新建绿地中下凹式绿地比例、新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比例等低影响开发指标以及污水再生回用率、固废资源化利用率、清洁能源利用普及率等环保指标。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控制标准,基于建立与城市生活配套等值的优质生活圈。创新增加城乡客运一体化率、公共区域无线网覆盖率、商品流通网络覆盖率等指标。同时,为确保村镇文体设施配套的高标准,创新提出幼儿园达标率、文化体育设施达标率、卫生服务站达标率等指标等。
2. 规划从技术思维走向政策思维,提出推行指标监督与考核机制
充分发挥引导和量化控制的作用。完善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估体系,把建设村庄人居环境及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的落实情况纳入部门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
例如村庄考核评价标准,先分类村庄,后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直接与年度各市、县(市、区)项目安排、经费补助相挂钩。
政府工作考核,取辖区内被考核村庄所得分值的平均分为行政绩效考核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