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新天津生态城中部片区新型交通模式专项规划
Comprehensive planning for pedestrian and bicyc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Central Area of Sino-Singapore Tianjin Eco-city
编制时间:2012年
项目规模:444公顷
一、项目背景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全面落实生态城“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的城市建设目标,贯彻绿色健康的生活出行方式,特此开展“中新天津生态城中部片区新型交通模式专项规划”工作。
二、技术思路
通过对天津生态城中部片区土地利用性质、土地开发强度、公共交通站点、片区综合交通的综合分析,构筑由生态出行(方式)、慢行交通(网络)和慢行场所(空间载体)组成的综合性空间网络,建设“人车分离、绿色交通”为特色的立体交通系统。
三、规划内容及特色创新
中新生态城的新型交通模式是由生态出行(方式)、慢行交通(网络)和慢行场所(空间载体)组成的综合性空间网络。
(1)生态出行
借鉴旅游领域提出的“生态出行”理念,将其引入规划和交通领域,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交通,引导市民形成全新出行理念。
中新生态城的生态出行是选择公共交通、轨道、自行车、步行等生态出行方式,解决通勤交通、商业商务、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城市功能。
(2)慢行交通
包括步行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强调低污染的、利于城市环境的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运输系统,达到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各方面的完整统一。
针对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情况,通过立体交通组织模式,将慢行交通与主要出行点(商务区、商业区、交通枢纽)无缝衔接,同时也提高慢行交通的安全性。
(3)慢行场所
包括交通性的慢行空间和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间;
交通性的慢行空间以生态城未来所承载的实际交通流量作为依据,规划人行道(sidewalk)、人行横道(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桥、非机动车道等。
非交通性的慢行空间以市民的行为活动需求作为主要依据,结合生态城具体的用地功能,规划休闲旅游性质的林间步道、山间道、滨水道以及商业性质的商业步行街、商业广场等。